<li id="jinyj"></li>

              <button id="jinyj"><object id="jinyj"></object></button>
              最新動態
              當前位置:首頁:最新動態 > 媒體報道
              返回

              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往深里走”的思考 | 志愿觀察

              2022/7/29 11:18:19

              編者按

              近日,譚建光老師撰寫了《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往深里走”的思考》,作為一名重要的參與者,懷著對項目大賽的深厚感情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議。這些意見對我很有啟發。

              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暨志愿服務交流會自2014年開始舉辦,從蹣跚學步到蔚為大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過去八年的時間里,賽會成功打造了全國性志愿服務綜合平臺,通過項目展示互學互鑒,不斷提升志愿服務項目的專業化、社會化水平,同時通過組織交流、資源配置、文化引領等舉措,促進志愿者事業蓬勃發展。
              文中談到了“項目不夠實、服務不夠深、組織不夠強”等問題,我們感到,這既是不少項目存在的問題,也從一個重要角度反映了當前志愿服務工作帶有全局性的問題,值得志愿服務的組織者、參與者關注思考。文中提出的通過大賽引導項目提高立意、引導項目豐富內容、引導項目營造文化、引導項目健全機制、引導“全過程”發展等建議,也正是我們堅持“以賽代訓”、堅持凸顯賽會平臺功能、著力提升志愿服務項目水平的工作方向。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志愿服務項目是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途徑。做好項目設計、實施和總結工作,打造志愿服務品牌項目,需要把握志愿服務項目的基本要求,符合志愿服務項目的標準規范。
              我們希望參與到賽會中的項目團隊、評委等都徹底摒棄“錦標主義”, 保持一顆“志愿初心”,尊重志愿規律,堅守志愿倫理,自覺用志愿服務項目標準檢驗審示自己,與全國各地的同類項目廣泛交流,找尋差距,取長補短。我們堅決反對為了參賽獲獎而搞“強化培訓”、“過度包裝”、“生造品牌”等行為。
              著力提升志愿服務項目的實施水平、團隊的專業能力,在更大范圍涵養傳承志愿精神、實現實踐育人功能,是我們舉辦賽會、推動青年志愿服務項目高質量發展的努力方向。希望與更多的志同道合者為伴,投身青年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通過項目大賽和志交會的平臺,增強交流展示,提升專業水平,拓展資源渠道,完善制度規范,培育更多優秀項目和優秀組織,在志愿者事業的百花園中,開出更多更美麗的志愿之花。
              與大家共勉。
              中國青年志愿者媒體中心評論員  張燕紅

                     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暨志愿服務交流會迄今已經舉辦到第六屆,進入第八個年份了。同時,各個省市、縣區也舉辦不同類型的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選拔各具特色的優秀項目參加全國賽。近年來,項目大賽在促進項目創新、傳播志愿精神、激勵志愿者成長以及同心聚力奮進新時代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志愿服務團隊、社會組織積極參賽、展示項目;另一方面,也出現越來越多的聲音,希望項目大賽做得“更實更深更好”,提出了許多的期待和建議。我作為長期從事志愿服務研究與教育的專業工作者,作為較早參與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評審和輔導的專業人員,通過觀察和思考,也提出一些想法,供廣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參考交流。



              01大賽引導項目提高立意

                     我們看到,經過五屆項目大賽,吸引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和志愿者隊伍參與申報、參與競爭。這個階段,項目大賽發揮的是“路燈”“導航”的積極作用,成為志愿服務項目越做越有價值、越做越有水平的“引路人”。目前看來,全國賽或者地方賽中,較多參賽項目存在“兩張皮”的問題,沒有很好地結合。一類是近年來配合新時代文明實踐、建國七十周年、建黨百年等涌現的主題宣傳性志愿服務項目,往往停留在宣講、演唱等活動,“看起來很有高度”,但是未能與服務群眾、引導群眾有機結合,未能產生預期的效果。另一類是關愛留守兒童、扶助殘疾人群以及其他鄰里互助、扶困助弱的志愿服務項目,側重具體開展關愛服務,提供支持和幫助,但是缺乏對項目意義的發掘,沒有將關愛扶助的項目與弘揚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踐行黨的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實現黨的為人民美好生活奮斗的目標等緊密結合。為此,要通過項目大賽促進“有意義”和“有實效”的緊密結合,讓青年志愿服務項目更有價值。在2022年浙江省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中以最高分獲得金獎的“我為烈士修遺物”項目,做的事情非常小,但是意義非常大,吸引了所有評委的關注和贊賞。寧波財經學院青年志愿者與海曙區社會志愿者合作建立的文物保護志愿服務隊,近年來圍繞建國、建黨等歷史節點,深入社區、農村群眾中發掘歷史文物、革命文物的時候,發現了群眾中存在的一些困難,也是文物保護中的一種需求。許多革命戰爭年代犧牲的烈士,其家人在解放初期獲得人民政府頒發的烈士紀念牌匾,還有保存的一些遺物。但是,幾十年過去了,很多牌匾、遺物處于破舊損壞狀態,烈士后人非常擔憂、非常憂慮。因此,志愿服務隊發起“我為烈士修遺物”的項目。比賽匯報演講的時候,演講人講述了志愿者為家在海曙區的一位“長津湖戰役”志愿軍烈士修復紀念牌匾的故事,非常感人、很有啟發,贏得所有大賽評委的肯定。這個志愿服務項目一方面源于群眾即烈士后人的需求,用“修舊如舊”的方式解決牌匾、遺物破舊損壞的問題;另一方面彰顯了新時代對革命英烈的紀念和愛護,激發全社會向英雄學習、為祖國貢獻的風尚。我認為,未來需要更多源于群眾需求、具有社會意義的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在參與比賽、評審的過程中傳遞正能量。



              02大賽引導項目豐富內容

                    青年志愿者與志愿服務組織在開展服務活動的初期,往往只是針對一些需求提供幫助,或者有了一些助人的想法就付諸實施,缺乏對項目內容的梳理和深化。舉辦項目大賽的過程,就是要引導志愿者不斷充實和豐富項目的內容,不斷深化和提煉項目的價值。記得有一屆全國賽中,四川省綿陽市“中國心”志愿服務隊申報的“那山成長營”項目,是為汶川地震中受到沖擊和影響的山區兒童提供關愛和幫助。志愿者展示演講之后,一位評委提問,“這個項目對于幫助災后兒童擺脫困境、恢復健康、正常生活很有意義。但是,如今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多年了,那時的山區兒童都長大了,這個項目還有繼續實施的價值嗎?”志愿者回答道,“感謝評委的提問,是我們剛才匯報時疏漏了?,F在有新的需求,一是地震之后山區土質疏松了,每年都會出現泥石流、塌方等險境,需要我們幫助山區兒童掌握避險和自救能力;二是我們項目拓展了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的內容,日常開展親情陪伴和心理輔導等”。這個回答贏得了評委們的認同。也就是說,青年志愿服務組織開展關愛幫助群眾、社區治理創新等服務項目,最初的時候僅僅是針對一些直接的需求,解決一些直接的問題,但是要善于不斷發現新需求、新問題,納入服務范圍,這樣就能不斷豐富和充實項目內容,更多更好地發揮作用。


              03大賽引導項目營造文化

                    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暨志愿服務交流會的舉辦,更加重要的目的是吸引和激勵廣大志愿者“青春志愿行、奮進新時代”。通過項目大賽的培訓和評委點評,引導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深入發掘項目的社會文化內涵,產生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廣州市秀全社區的“秀全大媽”志愿服務項目,其文化內涵的提煉與升華過程很有啟發性。在參加廣東省賽評審的時候,我了解到這個“社區大媽、街坊大媽參與社區治理志愿服務的項目”有一定潛力,有希望能夠參加全國賽。然而,當我現場聽了項目介紹后,感覺就是“就事論事”,缺乏文化感染力。在第一屆、第二屆全國賽中,以“西城大媽”、“朝陽群眾”等命名的北京市志愿服務項目獲得金獎,后來又有“武林大媽”、“創城大媽”、“龍巖大媽”等項目也分別獲獎。這種背景下,簡單的社區大媽、街坊大媽參與社區治理志愿服務,就缺乏特色和感染力。但是,志愿者匯報中提到的一個情況引起了我的特別關注?!靶闳髬屩兄挥邪俜种嗍潜镜鼐用?,百分之六十多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爺爺奶奶、大叔大嬸”。廣州市有很多新移民和外來人口。秀全社區附近有工業城、汽車城,工作生活著來自東北、四川、湖南等地的創業者、管理者、科技人員等。他們的父母退休后,就從全國各地趕來與子女同住。這些人有個俗稱叫“老漂族”。他們中有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思想覺悟和素質能力很高,通過唱紅歌、唱新時代歌曲、講革命故事、介紹奮斗案例等,傳播新時代新思想新文化。來自全國的各類退休人員相互關心和幫助,也得到秀全社區本地居民的關心和幫助,營造了社區關愛互助的良好氛圍。針對農村城市化、城中村變化,這些老年志愿者組成巡邏隊,將發現的隱患和問題及時報給社區黨委、居委會,隨時解決,消除隱患。因此,我們在輔導這個項目時,就讓項目介紹人抓住“老漂族傳播新思想、老漂族展現新關愛、老漂族助力微治理”,突出文化融合,突出特色亮點。這樣,就從簡單的社區大媽、街坊大媽參與社區治理,提煉出新時代文化、融合文化、互助文化、共享文化等內涵。最終,該項目在參加全國賽評審時贏得了評委的認可和贊賞,并獲得金獎。



              04大賽引導項目健全機制


                    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是一個交流學習、促進提升的平臺,推動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在參賽過程中獲得啟迪、發展進步。尤其是志愿者團隊通過參賽,了解和體會大賽的目的要求、流程機制、選拔標準、導向重點,獲得下一步項目創新發展的啟示。北京市“夕陽再晨”志愿服務,是較早在全國賽中獲得金獎的項目。這原來是一個大學志愿者開展“智慧助老”,幫助社區老人上網、購物的志愿服務項目。經過參加北京市項目大賽、全國賽等,這個組織對項目的內涵和意義有了更深的認識,從“智慧助老”延伸出社區營造、科技生態、環保生活等新的服務領域,并且主動配合開展黨建引領志愿服務、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社會治理志愿服務等,在此基礎上構建出了“一主線、多點面、全覆蓋”的發展機制?!耙恢骶€”就是發揮郵電大學、地質大學等科技型、網絡型青年志愿者的優勢,在“智慧助老”領域不斷創新、不斷深化,形成“隊伍、陣地、教材、網絡”等系統?!岸帱c面”就是針對老人掌握網絡技術、新媒體技術后,樂于使用并愿意發揮作用運用到社區治理、社區發展之中的特點,開發出社區營造、社區治理、社區環保、社區文化等等多樣化的服務內容?!叭采w”就是“夕陽再晨”將在社區服務中探索的成熟經驗,整理成規范有序的復制推廣指引,與全國二十多個城市、一百多個高校開展合作服務,惠及更多的社區居民、社區老人??梢?,每一個志愿服務組織、團隊都應建立健全具有特色、充滿活力的發展機制,參加項目大賽的過程就是在交流思考中不斷創新、完善機制。



              05大賽引導“全過程”發展


                    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要成為高質量的賽事,推動志愿服務事業發展創新,就要做成“全過程”的競賽,而不是“單過程”的競賽。我們在評審和輔導的實踐中發現,“單過程”的競賽注重評比和結果,而“全過程”的競賽則重視賽前培育、賽中指導、賽后提升等多個環節,幫助參賽項目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目前,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在推動項目大賽“全過程”發展方面,已經做出了許多探索和努力。各地也應按照全國賽的改革創新舉措,積極做好本地區“全過程”項目的培育發展工作。

              第一,賽前做好培訓輔導。

                    我先舉兩個省的賽前工作案例。一個是浙江團省委、青年志愿者協會每年對項目大賽的安排,都是“系統培訓—復賽輔導——決賽優化——推薦國賽”的全過程。另一個是今年湖南省的“百萬青少年學雷鋒”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啟動當天除了簡要的開幕式介紹情況外,就是開展培訓輔導,如結合團中央要求推進“青年志愿者進社區”,參與社區治理、社區關愛等服務,專門舉辦“志愿服務與社區治理”交流沙龍,專門舉辦社區治理志愿服務培訓。浙江、湖南等地在系統培訓輔導之后,才開展項目競賽、項目評審,這樣就有利于提高質量、提高水平。各地區都應特別重視賽前的培訓輔導,不僅僅是為了更好展示、獲得好成績,更重要的是幫助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提升做好服務項目、切實幫助社會人群的能力,有利于促進項目的創新發展。

              第二,賽中做好項目導向。

                    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都非??粗仨椖看筚惖摹爸仡^戲”即比賽過程,也非常注重省賽的比賽過程。因此,在進入比賽和評審流程時,就要特別注重做好項目的導向,即引導選手樹立正確、健康的參賽心態。不要“為賽而賽”,而是要“為民而賽、為做而賽、為學而賽、為傳而賽”。要通過比賽,引導志愿服務項目展示做實做細做好的內容,引導參賽志愿服務組織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不僅僅引起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的關注,也通過宣傳、傳播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為此,要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擦亮志愿服務品牌,在社會上產生良好的影響,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第三,賽后做好督導評估。

                    目前,很多地方比較重視賽前的準備、參賽的發揮,重視進入決賽、獲得金獎,但是對于比賽之后的項目提升、專業支持、持續發展、擴大效益等等關注不夠、重視不足。這就需要發揮各級黨政部門、群團組織的支持力度,發揮各類專業力量、志愿者骨干的支持力度,為參賽項目提供后期的專業督導和評估?!皩I督導”就是定期觀察獲獎項目并保持交流,幫助項目團隊發現亮點和問題,提出改進和創新的建議?!皩I評估”就是中期和末期對獲獎項目進行專業考察和評價,判斷項目的服務效益,提出存在的不足和改進建議,面向社會公示評估結果,從而提高項目大賽的社會公信力。我所在的社志會九年來持續對廣東省中山市項目開展督導和評估,對于項目的創新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這里列舉一個案例——“公交美麗人”中學生志愿服務項目。中山市第二中學針對學校地處偏遠鎮村,來自全市的學生周末往返家庭、學校交通不便的問題,爭取公交公司設立運送學生返回各個鎮街的公交專線,與此同時組織師生志愿者開展引導學生文明候車、遵守秩序、安全上車、路途互助以及宣講宣傳、交流溝通等等志愿服務。該項目在中山團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協會舉辦的“逸仙杯”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中獲獎并得到資助。2021年,專家前往中山二中進行專業督導時,發現項目很有特色和效益,但原來使用的“公交志愿服務”名稱過于直白、缺乏亮點,因而建議更名為“公交美麗人”。改名后,這個項目獲得社會認可和贊許,傳播更加廣泛了。2022年,專家對該項目進行專業評估時,發現項目團隊對各個服務環節的介紹過于繁瑣,對動員、招募、準備服務、候車引導、上車秩序、車廂宣傳、關愛互助、安全下車等的介紹,缺乏提煉和提升。評估專家就建議歸納為“美麗志愿(快樂參與)、美麗出行(引導文明候車、上車、下車)、美麗互助(路途關心幫助遇到困難的同學)、美麗成長(宣講紅色故事、進行勵志交流等)”,從而形成“四個美麗”的主要內容。就這樣,“公交美麗人”中學生志愿服務項目不斷提高水平、提升美譽度,逐漸成為品牌項目。近年來的專業督導和評估工作,對于了解和掌握基層志愿服務項目在參賽后的后續發展,了解和掌握參賽項目團隊的成長進步,都有很好的幫助。為此,我們建議要特別重視賽后對項目發展的專業督導、專業評估,促進志愿服務項目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我結合十多年來參加各地志愿服務項目評審、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乃至全國志愿服務交流會及項目大賽的經歷,提出了促進項目大賽改革創新、推動項目大賽“往深里走”的一些意見和建議,僅僅是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確,作為“拋磚引玉”。希望獲得更多專家學者和志愿者骨干的珍貴建議,共同支持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做實做細、做好做強。

              <li id="jinyj"></li>

                        <button id="jinyj"><object id="jinyj"></object></button>
                        美女被操潮喷视频